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工作

回顧一下這幾年的改變

最近見到有人在 LinkedIn 上轉載  Barry Overeem  兩年多前的 一個記錄他作為Scrum Master旅程 的blog post 。當中他提及自己有習慣將學到的東西 或者 很多人問他的問題 用 blog post 的方式記錄下來, 方便其他人學習。這刺激到我, 令我記起我原來我也有這個 blog... 這個 blog post 沒有像 Barry 那樣分享他在Agile / Scrum Master 的經驗 和 領悟, 只是在下回顧一下這幾年自己的改變。 身體健康: 每況愈下 - 前幾年在下突然出現濕疹, 現在退卻到外人難以察覺, 酒 和 燒鵝 自出疹後已戒飲和食. 上年打過疫苗後 血壓升高, 在下已開始食藥以控制其水平, 除了飲食要節制, 要戒口, 還要抽時間做運動. 今年年頭還首次痛風, 可以食的東西又再少一些了, 更要找方法提醒自己要飲水.  工作: 依然有工番. 上年入了另一間非(明知)顧問公司,上了半年班當敏捷教練 (Agile Coach), 當中有個半月係 Work From Home -日日同同事開 Calls. 這份工証明了我係可以最多同時支持三個團隊, 多一個我都頂唔住. 家庭: 維持兩小口的小康之家. 在下依然會犯下之前犯過的錯, 內子十分有耐性和氣量, 是在下的福. 惜福惜緣. 財務: 依然無負債亦無資產.  依然有留意在下的您們, 您們都還好嗎?

資訊科技的學習途徑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想學一門資訊科技的方法實在太多了... 最傳統的方法當然是去辦學機構上課,不過在下只在初出茅廬時上過工聯會辦的 MCSE 課程,所以沒有太多這方法的認識。再者,在下比較喜歡自步學習。 自步學習的方法很多,看書、看片、甚至到付費的網上平台邊學邊做練習都可以。正所謂咸魚白菜,各有所愛,在下相信每一位同業都有自己喜愛的自步學習方法。 在下在這裏分享一下用過的APP / 網頁 (同時亦給日後失憶的自己一點回憶): - Kindle / https://www.amazon.com/ 在阿瑪遜站上買了電子書,可以在 iPhone 上安裝 APP 或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 上看。你可以加書籤、標示一段文字、加注釋。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它那即時網上查字典功能 -- 在手機上你只需一隻手就可以翻書查字做標示,十分適合每天都花一小時以上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 (我多數坐巴士的,以前真的沒有地下鐡在住處附近)。 - Queue / https://www.safaribooksonline.com/ 在下之前兩間公司都有付費給員工使用。當然,沒有公司資助,個人也可以付費使用的(但在下應該不會,因為在下使用率不高)。每天都有很多新書 和 影片等你發現。另一個要留意的是它多數是一頁一個章節。另外,你亦可以在電腦上看。 - https://www.codecademy.com/ 一個提供免費課程的網上平台。在下在這網上上了 75%  的免費GIT課程,但未上過要付費的 Pro 或 Intense 課。GIT 免費課程提供邊學邊做功能,各位不用在電腦安裝GIT 亦可以做練習。早一陣子對 Test Driven Development 的 Intense Course 有點心動,但回想前年上 MongoDB 和 Mule 的每週一課真的需要很強的決心...所以沒有報名... - 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 一個有很多免費詳細教學的網站,有些便甚至是圖文並茂的(一看圖就大概知道是哪個時代拍下的)。我的 Python、ReactJS 和 Cucumber 也是在這網站開始的 (但現在還未完結以上任何一個課程...在下覺得表達得比較悶,遇到問題時可以回來參考,但由頭看到尾在下實在做不到...

十分充實的兩個星期

做回上班族兩個星期,在新工作崗位,無論同事、制度、著眼點、做事方法、使用的資訊科技技術等等 對我來說都很新,在下需要多些時間去探索、去學習。在另一方面,我亦明白受人錢財要替人消災,既然項目現時需要多點 程序猿 人力,我亦樂於邊學邊做邊觀察。當然,若然能夠全職觀察及聆聽團隊,多點時間思考的話,可以找出多一些深層次改善空間。若然講到經驗的話,我在 Agile / Scrum / Kanban / Lean 這些領域都只是一個門外漢,我也不可能以為看過幾本書就變專家。但另一方面,沒有勇氣去嘗試踏出第一步,就沒有機會知道自己真的尚有多少不足。 作為一個程序猿,學習資訊科技真的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前做無牌架構師時,只在wiki 上找過一下那些新 Buzz Word ( BDD , ATDD , Cucumber & Gherkin , TestNG , Functional Programming , Java 6 +, ...其實"我知道我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很多...)、看過一下相關網頁的第一版,但從來沒有下載試玩。工具到用時方恨少就是用來形容現在的我... 另外, 為其一個星期的 Sprint 真的不是跟你開玩笑的... 做事不能大多思前想後,做任何事,尤其研究、工具比較 等這類難以估計需時多少的任務,最好還是 TimeBox 一下,或見時間過了一半還是膠著就找人幫手。否則,是會交不出東西的... 以下幾件東西,在下真的要引以為戒 - 不要只依書直說,不求甚解,明白內容的動機,才能融匯貫通。 - 小心『新官上任三把火』陷阱,無論有多想展示自己能力和經驗,都要先了解而後行動。 - 耹聽 但不要建議解決方法 (超難!!),其實很多時間人是知道問題所在和解決方法的,他們其實只要 Rubber Duck - 小心 Zombie Scrum

停下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上文 提到我離開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轉了工 在佐敦上班。這個工作崗位需要不時出差的,我上班第二個星期便出了一次差...  以前坐飛機多數是去旅行去玩,出差幾次之後就覺得出差真的很辛苦。由於出差逗留時間不長,為了用好好盡你出差的時間,排山倒海的行程會在下到達後開始。最辛苦的不是時差,也不是水土不服,而是... 你之前在香港做的任務,你還是要繼續在外地做。 由於我以前是程序猿,所以我在 2016 年有機會動手改了一下兩個 Java 項目,由 WAS 5.1 搬到 JBoss EAP 7。過程中看過了一下最近的 JavaEE 和 Java 有何改動,也學了如何把一個用 ANT 和 XDoclet Build 的項目改為用 Maven Build。 當然,之前提過的 MongoDB 和 MuleSoft 免費線上課程也完成了。除了資訊技術提升外,我還作出了很多新嘗試,包括 幫忙籌備公司表年會的表演活動、 在部門內推廣 Agile / Scrum / Kanban & Service Now、當了測試團隊的經理跟團員定期 1-to-1 等等... 不過在 2017 年中,見到部門的動向 (Outsource & Offshore) 跟我個人意向 (Run Agile / Scrum with co-located team members) 不一致,我便跟上司說明我的決定- 祼辭。 2017 十月開始我便開始我的 退休初體驗。這段時間我當然不是天天家裏蹲、打電動 (雖然大部份時間都是...),我每星期都有至少三日跑四十分鐘,也跟家人去了一次台灣六天自駕遊,也跟太太回娘家一個月。看書的速度就慢了下來,只完成了Pragmatic Programmer 的大半個 Chapter 。一月中後我開始在 LinkedIn 和 JobsDB 兩大平台上更新我的資料,然後... 就等 Agent 電話... 等到二月中農曆年尾的時候,突然間有幾個 Agent 叫我去 Interview。然後...今個星期一我番工了 :) 二月內, 我開始睇另外兩本書 - The Culture Code by Daniel Coyle - Pro Git 2nd Edition by Scott Chacon and Ben Straub 我這個人...真的...

改變

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 今年五月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 - 轉工,亦即是結束我在這間國際商業公司的四年長工。回想到當年,在下帶著一鼓對之前那電訊公司文化的不滿 和 對資訊科技的熱誠,大膽地加入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項目做合約員工。現在想起,真的要為自己當年的決定感到驕傲。沒有當年的勇氣 和 鬥志,沒有每些艱難的項目,今天我也許還是一個 只會怨天尤人 廢中。 以前我覺得跟用戶談需求是浪費時間,寫化碼一定要跟 Sun MicroSystems 的 Java Coding Convention,帶人一定慢過自己做。 今天我懂得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性。我知道有效地將一個訊息傳到聆聽的人 比 自怨自艾 好上一萬倍,也知道沒有人想寫一些不容易維護的代碼,可能只是因為經驗不足、沒有回顧 或 不夠時間⋯⋯等等。還有,一個團隊合作的總輸出 比 各自的輸出 高得多。 在下學會了很多(年紀沒有白長),同時亦知道我懂的只是少部份,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我知道我不知道的 和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有了這些認知,我性情改變了 (雖不知道是因為怕自己血壓再高會有健康問題 還是真的 動心忍性)、平和了。 轉工過後,私人時間多了(當然打電玩的時間還是存在的),亦開始去學一些這些年有想過教但 "沒時間"學的科技。開始時總有點不想改變(隋性),但開始過後又不想停(也是隋性)。現在要去學一種科技真的很方便!YouTube 有很多片教學如何 X 分鐘學懂 YY,很多科技都有免費的培訓 (e.g. Mongo University, MuleSoft.U, etc),閣下只要家裹有台可以上網的電腦,便可以學到各樣科技。 我對之前的磨練 和 工作給我認識很多不同人的機會 是十分肯定的。今天在下只是想分享一下我對自己開始去學"新東西" 的喜悅 jer ~~~ 我真的很快樂 :)

Ambushed! 中伏!

今次似乎我又高估左能力,低估左個任務的難度。自己估錯了自己承受是無可厚非,但我記得 王迪詩 寫過 " 人蠢,就不要學人帶兵 ", 我最怕的是累同事 跌入無間地獄... It seems I over-estimated our ability and under-estimated the difficulties again. For the thing I did wrongly, I will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ure. However, I remember Daisy Wong mentioned "If you are not bright, please don't lead a team". I am so afraid of leading my team into troubles and endless infernal hell...

不足之處

回到香港的一個星期後,做回自己的老本行 --- I.T.。迄今已經做了兩個月了!這段時間,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呢 ~ 在下之前幾年的工作多為編碼,寫需求文檔、設計 和 小組管理 這些任務都是上個項目開始參與得比較多。當時主要是跟 香港的同事合作,所以溝通比較方便,有問題可以即時對答。但在這個項目,由於要跟在 深圳的同事 相隔甚遠,加上文化差別,所以溝通比較容易出錯,其至是誤會。不過,在下相信,上天不會好好待你的:每當你以為你勝任做某一件事時,她就會建起很多面牆去阻住你,讓你失望、叫你放棄、令你身心力竭。閣下可以選擇放棄,或是繼續。在下在過去的項目沒有放棄過,所以現在回頭一望,蠻有成功感的! (TDC 的烈士們,We are the champion!!) 以前工作時,以為年資比較長的 同事 一向都是做 抄標員 : 每日問 年資較低的同事 是日進度如何、慢了的原因是甚麼、死期在何時、等等。當時在下覺得這些工作一點都不實在,而且覺得是在混日子的...哈哈...現在才知道這些任務的重要性...真的是 曾經太過年青... P.S. 最近聽過最有趣的東西 如下 : 大膽假設 小心求証 開天殺價 落地還錢 B 哥真的是個老闆們都很愛的項目經理,哈哈... One week after I got back to HK, I got a job in my old service sector - I.T. Time flies and it's been 2 months already. During this period, I found myself suffering from management skill insufficiency. Most of my pass work experience is to develop or support system. Mainly I was working on the programming tasks. For the documentation, design & group management, I just got more insight & experience from my previous project. However, at that time, as most...

SCEA 第三關 的前一晚

準備了三個多星期的 SCEA 功課 終於在 昨天交了,明日就去考第三關 - Essay. 之前考過的同事 / 朋友 們 都說 Essay 是為了 check 下份功課係咪閣下自己做,所以只要你答到就得... 心中總是有點忐忑不安...

16 Things About Me

Rules: Once you’ve been tagged,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a note with 16 random things, facts, habits or goals about you. At the end choose 16 people to be tagged. You have to tag the person who tagged you. If I tagged you, its because 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 規則:當你比人tag左,就要寫一篇note,內含16 項有關你的事情,習慣,喜好,目標....或任何各不相 干但有關你的東西。最後tag另外16個人。你必須ta g返tag左你的那個人。如果我tag左你,即係我想認 識你更深。 1) 在下一月出世,兩歲零八個月就已經上幼稚園。自小家慈就一直為在下的腦部發展擔心,因為在下明顯比同級同學差;所以在下自小就已經知道自己蠢,不是天才,亦沒有啥大本領,能唸完大學已經是萬幸。 2) 在下自小在家不時聽收音機 (RTHK Radio 2),所以很多歌都會琅琅上口。 3) 家人常說我的第一個偶像是盧海鵬,因為我小時看過歡樂今宵後很愛扮他,還把自己的名由 卓輝 變成 卓鵬 。可見我細個就已經對攪笑情有獨鍾! 4) 七、八歲時,我問過雙親我名字的由來,家嚴說期望我可以卓越輝煌!每次回想此事,都不禁有點慚愧... 5) 第一個喜歡的歌手是 郭小霖 。為什麼!?其實是因為當時家嚴不知從那裏弄到一盒 郭小霖 的卡式錄音帶,而那亦是我生平第一次擁有的錄音帶!我當時如鑊至寶,對它愛不惜手,不時把它播完又播,家慈則對不太能忍受...還說他唱得似個"南無佬"...XDD 6) 小學時代不太開心,讀書不太上心成績又不太好,運動又不太行,而且人際關係亦不好,不時說錯話引來同學的杯葛。但最麻煩的是,同學在小學時代都喜歡組織 "家庭",得罰一個會引來一大班人的迴響。時至今日,還是覺得那些會組織"家庭"的人都係結私黨,三五成群...無個好人... 7) 中學時代在商場內聽到一個睇唔順眼的人可以將Air Supply 在台北演唱會內的歌一字不漏的唱出來 (一邊播一邊唱),相...

回到過去

最近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還記得當日見工,第一次見到 Man 神的時間,心裏有種「就係你啦」的感覺,而且項目還是在開始階段,所以十分有希望。 初到貴境,Man 神說期望 我 和 另一位 同事 在三日 看完 Tender + Proposal,之後還要看看點用 Clear Case,可說是臨危受命。之後,在看過了所謂的 "Use Case" 後,手心冒了一把汗,心想...那麼多 Module (單元),這裏的幾個人真的可以在半年內做好嗎? 轉眼間,第一期就過去,過了很多個凌晨、通宵、無視紅日照番工之後,希望出現。上頭話吸收左第一期的經驗,想在下一期做番好 d,Team structure 改變、Documentation 要齊少少,會有 Review,定期有 Training,etc...講就當然大家都好理想啦,不過 客戶一話要呢樣又要嗰樣的而時間又唔肯改時間的情況下,所有所有都蒸發了 ~~~ 沒有怨誰,就如拍拖一樣,一起初頭總是滿心期待。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會胡亂許下承諾話會咁咁咁 同 咁咁咁,最後有起事上黎,女仔淚流滿面地話 : 「你當日又話咁咁咁 同咁咁咁...家陣...鳴...」。到時,大家都無癮....我亦唔想去做傻女...要 Think Positive ar ma ~ 總有一天有一個地方可以實現以上的承諾 gal !!! Hm ?~ 我家陣做緊乜?咪等人派 Fault 俾我 Fix law~ 還記得當年做Programmer 時,Tester 報 Bug, 大 Team Lead 派去俾 Team Lead,再由 Team Lead 按 複雜情度去派俾 Developer。如若有問題,Developer 會問 Team Lead 一齊去問 Tester。 我家陣咪就係做緊幾年前做的事 law ~ 回到過去 ~要記得溫故知新 ~ XD

太多!?

在事業上,付出比人多,所得的經驗亦會較人多。 不是去 Vendor 公司 (簽了約被迫在很短時間做很多東西的公司) 做便會練到 週身刀,其實最重要的是閣下有否付出。 不過事又分兩頭,當閣下發覺自己應接不下時,理應向身邊的人求救。眼見一些年輕有為的同事,接得太多責任,甚至一人分飾多角... 在下想講的...可能會傷到你感受,但係...我真係好想講 量力而為呀 ~ 兄弟!我不忍你做到最後 吃力不討好...仲要俾人話 JAR!

家慈牛一

恭賀家慈今日牛一! 衰仔 沒有為您準備晚餐乃係為世所迫,是日係公司又一重要日子 (I.T. 公司就係喜歡在大時大節去做 deployment --- 對 non-I.T. 人黎講,你當係出新版啦),在下要週六回公司候備...以免特發事件發生時沒人救火... 可幸截至五時都尚無問題...問題徧徧卻在最後的十分鐘出現... 嗱! Think Positive 的我本來係唔想講 乜野暴風雨前席 架!!! 最後幸得黃師父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五分鐘內找到問題所在,仲改埋 ~ (捏一把汗!!) 在短短的一個鐘內,咱們就做了 : Investigation -> Root cause identification -> Repeat in a test environment -> Change code to fix the bug -> Re-test in the test environment -> Prompt the code -> Build & Release 最後...幸運地七點三放工 ~~~ 多謝各位 ~

I'm such an Asshole

最近在讀一本叫 [The No Asshole Rule] 的書,一邊看一邊留汗。 書中話以下係平日 Asshole 會做的事 : 1) Personal insults 2) Invading one's personal territory 3) Uninvited physical contact 4) Threats and intimidation, both verbally / non-verbally 5) "Sarcastic jokes" and "teasing" used as insult delivery systems 6) Withering email flames 7) Status slaps intended to humiliate their victims 8) Public shaming or "status degradation" rituals 9) Rude interruptions 10) Two-faced attacks 11) Dirty Jokes 12) Treating people as if they are invisible 十二件內,我做左好多件,我已經成為一個 Certified Asshole... 唔知應該去邊個 Organization 攞 Cert. 呢 ~ XD

對 你/ 妳 好 !?

還記得之前有位同事 (A 君) 說,佢對某新同事 (B 君) 好好架,見 B 君 野做野做到錯晒都無話佢,只係 A 君自己執番好佢就算 ~ 在這個情況,在下會覺得 B 君學唔到野, A 君亦都只係 Keep 住做 B 君 (Entry Level) 的東西,總是覺得相方都沒有啥進步...可能相方都俾左面對方...但另一方面亦可能會埋怨對方廢 ~ 在工作上要估下估下,其實都係幾麻煩 ~ 不過人人的處事方法都不同,都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 以前的我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走埋去爆人,家陣當笑話睇、笑一笑就算啦 ~ 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gal ~ 改左 d code 佢 !? 唔好玩啦 ~ 改完試唔晒炒左粉,我咪乃野 !? 傻 ga !? (老屎忽) 我都係跟番個遊戲玩 ga jar ~ 1) Requirement 未傾好 !? 做 Design 嗰陣先算啦 ~ 2) Design 未做好 !? 寫左 Code 先算啦 ~ 3) D Code 唔 reusable bor !? Work 左先算啦 ~ 4) Code 爛 !? Maintain 嗰陣先算啦 ... 又唔係唔 Work ~ 5) 到要 加 / 改 時... let see what happen 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 咩話?我唔可以咁...唔好玩啦,我一諗起班 Sales 哥哥月入幾皮,九點幾 就左擁右抱時,我覺得仲留在辦公室 OT 係一件好硬膠的事 ...

我應該 !?

以下是 陳少琪 先生 填詞的 [我應該] : 你眼蓋脫了色彩 頸巾即將鬆脫下來 我在探聽誰像親你在懷內 可是你 心不會裝載 而我知身受其害 仍然在說都不必分開 *應該早已沒期待 應該心死為何仍未放開 應該不要回來任你傷害 戀甚麼愛 你精彩 我悲哀(戀甚麼愛 你高山 我深海) 盼你性格會更改 始終苦等一個未來 你諷刺我人活於五十年代 不用再 得一個真愛 常痛哭躲在門外 誰人共你正在內 傳來聲聲喝采 最近還是未想得通... 我是否應該繼續愛I.T. 還是...應該出去走一走... 還是...應該轉變一下角色...

可悲

做項目開發,在下不時都會做到不死不活、情緒低落。 二零零六年,看過了四十頁 Pragmatic Project Automation,認識了 CruiseControl、用 Ant 去行 script 做 Build Process 加少少 Publish (近來俾 SM 話我寫得不倫不類、做一半唔做半...) 兩年後,身處的這個 項目,沒有 一句就運行的 Build Script、沒有 Continuous Integration、沒有 CruiseControl、沒有Junit / JMock、沒有 Wiki,只有重蹈覆轍,只有重複之前的痛苦。上個項目我在中後期才進入,但今個項目,我都算係在初期就進入,卻只有這樣... 我只覺得自己很可悲,活在 I.T. 無間道

知識分享

自 WikiPedia 的出現後,在下都慣了在 Google 搜查時 加上 "wiki" 這字段,令在 WikiPedia 的搜尋結果致頂。其實除了用 Wikipedia 外,之前在老電時,小影試過用 Trac 去分享知識,而那亦是我第一次使用 WikiPedia 以外的 wiki。 Wiki web app 都有搜尋功能,用者不用像以前看 工作文件 / 指引那樣,一頭霧水地在文件海中找尋滄海遺珠 ~ Wiki web app 這類東西,由於是 Web Application(廢話),所以一定會是只得一個備份;不會像 Document 那般,給你有一份,給他又一份,如果中途有人改了,其他人又可能因為收不到而失去那個 Delta, 又或者需要某人 Merge Changes (痛苦) 而最最最令在下高興的是,任何登記用戶 (有時要看權限控制) 都可以在 wiki 修改內容,任何登記用戶都可以貢獻。就在下以往的經驗而言,很多指引文件 (Set up guide) 都是在項目開始時寫下來的,時至今日已經全部不合時而了,分分鐘還誤導了新入職的同事。文件的價值在於能夠分享到有用的知識,一旦過了期又沒有修正便會變得無用...而方便各位修改的 wiki 亦鼓勵了各位同事對項目的參與 ~ 不過,世上沒有最好的分享方法,只有最合適的,在下一人認為好,未必在其他人的角度裏係好事 (之前用 Doodle 好讓各位攪活動方便點 不用 reply reply reply email, 不過人家不去填都係無用...又或者填左唔到 [那是另一個問題];之前建議在老電內用 Trac 方便 Bug Tracking + Knowledge Sharing, 不過公司最後還是喜歡自己寫個 Windows Application 去管理) 在下不是心淡了,只是,不強求,量力而為。

對唔住 係我錯

最近私人時間少(沒時間去識新朋友),工作壓力大,好多人同埋事都令在下覺得煩躁,不論係口頭蟬、老氣橫秋的語氣、不公齊的 Code、不明所意的改 Code 方法。 其實,錯不在人,亦不在事,錯在我太過執著,未能接受異於自以為好的方法(而閣下亦沒有時間去講解)。 各位都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力去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無知並不是罪(因為在下的 Over due Task 不斷增加,也沒有時間去慢慢教)。 眼看其他舊同事們過著閒雲野鶴 (五點半放工,然後苦惱去邊 / 上乜野興趣班 的生活),自問了一句 : 何苦呢 ~ 呢幾個月,如果無乜新變動的話,一眾同事都應該要再做多次戰狼先攪得掂呢個項目,不過今次係胡忠 50,唔係會展 50。開心又係捱,唔開心又要捱,我諗我都應該用另一對眼去睇成件事。 今日開左首 High School Musical 3 內的一首叫 Now Or Never 的歌,係講 Team 同埋 Last Chance 的...歌詞如下 : So What are we gonna be? T-E-A-M TEAM Gotta work it out Turn it on! Come on! This is the last time to get it right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to make it our night We gotta show what we're all about Work Together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to make our mark History will know who we are! This is the last game so make it count, it's Now or Never 在下還記得當年聖誕在老電一個人在 Office Loop 住聽 [今年沒聖誕] + [畫意] + [Lonely Christmas]邊打 code 邊對住個 Monitor 破口大罵 PM, BA, SA, Team Lead, etc... 爛 Code 爛 App 非吾所願!但想一想要在工作時間 同埋 質量之間做一個取捨,我諗好多人都已經番左屋企瞓覺。不過,在下係偏向 仕可殺 不可辱 嗰款 ~ 又不過,只得一個人係咁...亦難以獨活 ~ 一個 B...